澎湖出生的李恕權,13歲移民美國,當時被當做低能兒編入放牛班,直到高中時被美國太空總署(NASA)視為數理天才安排培訓。大學時白天上課,晚上在太空梭內擔任太空人助理,後來獲得NASA傑出優異獎。後來返台勇闖歌壇的,1983年以「迴」一曲在台成名,還有著「蚱蜢王子」封號。
李恕權在1983年以一首《迴》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手,甚至創作出許多經典歌曲如《喜歡你》、《每次都想呼喚你的名字》等,更成為首位作品進入全美告示牌排行榜、準入圍葛萊美音樂獎最佳新人的華人,可說是相當具有指標性的成就,但後來他卻漸漸淡出歌壇。
或許人們會好奇,像李恕權這樣傑出的人,有沒有在生命中遇過重要的轉捩點?李恕權回憶起一個朋友曾說過的話,他問李恕權:「大衛,你有沒有想象過,五年後的你,會是怎樣?」而當時深愛著音樂工業的他堅定地表示:「希望5年後,可以在好萊塢做音樂、出專輯」,並且登上告示牌排行榜以及被葛萊美音樂獎提名。
以上圖片取自臉書 李恕權
于是朋友提醒了李恕權,若是想完成5年後的目標,則必須在這期間的每一年都立定目標並達成,不能讓一切只是空想。于是李恕權便確實照做,最後如實抵達當初設定的理想,造就現在的一番成就。
以上圖片取自 ETtoday星光雲
而他離開樂壇後轉換跑道,以電腦工程、錄音、教書等工作為主,因投資眼光精準,目前是好萊塢日落大道上全美國前3大錄音公司的大股東,也在開南大學任職10年。除了在台教書,他往年會安排前往泰國、美國,這幾年因疫情影響不亂跑,期盼透過音樂為防疫帶來正能量!
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學不知義,對于一個人來說也是如此,不認真的去雕琢自己,沉澱自我,這樣的人也難成大器。
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,認真生活的一個必要前提,其實是沉澱自我的心性。
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沉澱下來自我的內心,踏踏實實去學的原因,就是想追求捷徑。
因為自己浮躁的心性使然,想快速的成功,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律,那就是:任何一件事情沒有經過時間的沉澱,沒有經歷的歷練,他是永遠不可能成氣候,也永遠不可能在一個行業取得期望的成就。如果你在行業剛開始的過程中,沒有一步一個腳印去走的那一份耐心,那麼你在這個行業永遠不可能有成就。
所有那些看似風光無限的人,他們都經歷過一個苦難的搬磚旅程,在那一段不為人知的過程之中,他們也曾經負重前行,都有沉澱和歷練的過程。
所以從現在開始,踏踏實實去做,認認真真生活,你的人生終將不負此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