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有沒有人認識這個育兒圈紅人「一得他爹」,「一得他爹」之所以網紅,除了培養了一個考取美國名校的優秀兒子外,主要還是他的經歷也很傳奇,一個優秀的育兒博主,單親爸爸,辭去高管職位,17年專心育娃給孩子送去常青藤學校,成為寶媽圈被追捧的神級人物,然而,孩子在國外選擇了自我放棄,離開了這個世界……
老得為了培養兒子,自己辭職,賣房搬到郊區,成為一名全職帶娃的單親爸爸,就是這樣為了孩子放棄一切的決心,也讓老得終有回報,培養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兒子。
老得的兒子叫張一得,他在上高中的時候就拿著二十萬一年的獎學金,後來以近乎滿分的託福成績考進美國名校埃默里大學,成為作家馮唐的校友。
埃默里大學聽起來可能並不熟悉,但素有「美國南部哈佛」之稱的它以小班精英制教育而聞名于世,考進去需要相當的難度,但張一得做到了。
就是這樣完美的父親培養出了如此完美的兒子,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尾,或許就會比現實更完美,然而現實的結局是悲傷的。
就在3月5日,海外高校傳來一條噩耗,震驚了所有人,老得的兒子張一得離世了。
至于張一得離世的原因,校方和家屬那裡都沒有具體的說明,但是,在一封信中,大家發現老得曾經這樣寫到。
「兒子一生中所有的決定,我都是無條件地尊重、認同、接受,包括這一次,他最後的這個決定。」
所以我們大概能猜到一些緣由了,或許張一得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完美,他光鮮的學霸外表之下,藏著一顆不完美的「心」。
再完美的孩子也是人,也有脆弱和心理上的負擔,完美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,人無完人。
如果父母刻意要創造出一個完美的孩子,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所有來打造這樣一個「標準件」,那早晚會出問題,因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完美一說。
相反,能夠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,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才是一個健康的人。
一個單親爸爸,為了培養出完美兒子放棄一切,被育兒圈吹捧成神級人物,然而,孩子在外國放棄了自己……
這樣的悲劇,不由引發起我們對父母教育的重新思考與審視。
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聽見這種話,「為了教育你,我XXXX的機會都放棄了」,我們也經常能看見這種事情,某某某的媽媽或者爸爸為了他辭職或者陪讀……
這樣的消息太多太多了,就存在于我們現實生活中,甚至說出這種話、做出這種事情的人就是我們的父母、這些事情就發生在我們的孩子身上。
父母們,反思一下,你們也是否做過這樣的父母呢?為了孩子,自己的一切都不重要,什麼都可以放棄。只要孩子好,父母委屈委屈也沒關係。
這種教育被網友精准地命名為「放棄自我式教育」,是指家長為了教育孩子不惜放棄自我的一切、把自己搞得特別辛苦、投入大量的時間、精力、金錢,放棄自己的事業和機遇,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。
父母為孩子付出越多,內心的期望就越高,孩子的心理壓力也就越大。一旦大到孩子無法承受,孩子可能產生「我無法完成你的期望,那就把命還給你吧」的想法。為人父母者,當我們傾盡心血培養孩子時,不能不警惕親子關係的走向。
要以孩子為主體,給孩子選擇權。家長可以提出充分的建議和指導,卻不能過分地代替孩子作出選擇。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,去面對困難和失敗,然後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獲得成長。這個過程,其實就是一種成長的訓練。這樣長大的孩子,才會堅強,人生之路才會走得踏實。
一個優秀的孩子走了,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,都是這個家庭的悲劇,也是社會的損失。我們討論這個話題,不是消費別人的悲傷,也不是想要責備什麼人。而是希望引起反思,以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。以及,從中發現家庭教育的誤區,總結出家庭教育的方法,讓我們的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