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的時候夢想著仗劍走天涯,等年紀大了、腿腳不變才發現朝氣蓬勃的生命力是多麼重要。是人都會有老的一天,區別在于有人過的艱難,有人過得幸福。在健康面前,社會地位,金錢財富通通靠邊站,你有沒有發現老人通常喜歡宅家,不願意出門?不是因為不想出,而是門口的路太難走,光是爬樓梯就要累得不行。
4月6日,大陸山東濟南某地,某社區的樓道內傳來了一聲歎息。
「唉,樓有啥好處,年齡大的都要往上爬……」
一名女子感慨稱老人腿腳不方便,社區又沒有裝電梯,只能跪爬樓梯上樓,很是心疼。
看老人佝僂著背、賣力攀爬的樣子,任何一個人看到了都會于心不忍。
人心都是肉長的,誰家還沒個老人?自己以後也會老去,感動身受罷了,樓層住的高,又住在沒有樓梯的社區,日子該怎麼過?想想就覺得很累。
「樓房是住上了,過得一定就幸福嗎?」
據小編瞭解,很多老小區樓層高都沒有安裝電梯,七八層樓高,每天上下很麻煩,成年人想要一口氣上來都不容易,更何況是老人呢?
老人平常不和子女住在一起,偶爾想搬來一起住,卻覺得樓層太高,不方便上樓,爬都爬不上來,最終無奈勸退。
另一方面,子女想讓老人過上舒適的生活,覺得最好能接到身邊自己照看,想法初衷是好的,卻帶來極大的不便,平常都去上班,老人一人在家,偶爾下樓買菜很不方便,他在家久了又覺得孤獨寂寞,唉,到底是怪樓還是怪兒女?
「只要思想不滑坡,辦法總比困難多。」有人早就考慮到了老人爬樓難的問題,設計出了簡易爬樓裝置,比如在樓道內對扶梯進行改造,就像這張圖描述的設計一樣。
目前,該設計涵蓋面並不是很廣,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善,希望未來的某一天能實施在更多老小區身上,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。
常聽到身邊人建議:沒有樓梯的老房子,四樓以上的別考慮了,老人受不了,年輕人和小孩一樣難熬。
但房子不可能說換就換,有人住樓下,就有人要住樓頂,身體利索、腿腳麻利的能習慣就當鍛煉身體,不能適應的,只能再想其他辦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