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叫呂振裕,今年43歲。他在農村小鎮雲林長大,他要麼去上學,要麼每天在田裡幫忙。唯一的樂趣就是聽收音機。呂振裕說,當時收音機裡放的是古典音樂,但當時他討厭輕柔、高亢的旋律。 14歲時,當他聽到約翰施特勞斯的華爾滋時,他開始喜歡小提琴的聲音,但他沒有機會學習音樂。
考入高等職業學校電氣工程專業,畢業後留在家鄉務農。直到他26歲,母親給了他5萬元,讓他在城裡努力工作,說:「阿裕,你要去大城市,多讀書,多學。」沒有做過其他工作的他感到害怕和恐慌,但他在母親的期望下去了大城市。
但臺北的生活並不容易。高房價、租金和工作機會來之不易。到處撞牆的陸振宇只好轉身,媽媽看到兒子回來了,只能為她打氣,但心裡還是希望兒子能像鄰居家的兒子一樣風風光光的回家。
後來,呂振裕決定再出去打工,他想在台中做生意,但還是失敗了。回家後,父親生氣地說:「你學機電,你自己開家店不行嗎?」靠著微薄的積蓄和膽量,他在台中開了一家小店,當黑手,修理發動機和發電機。
後來事業穩定,有了家庭,生意興隆業務越來越多。呂振裕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疲憊的溝通上,為了有個正當的理由拒絕吃飯聚餐,呂振裕想起了小時候喜歡的小提琴,于是開始學拉小提琴,可以說是一石二鳥!
起初,他對小提琴並不熟悉,買來時卻無法發出任何聲音,後來他意識到需要向老師學習,于是他成為了音樂課上年齡最大的學生。呂振裕那年32歲,學習《小蜜蜂》花了他一年多的時間,學習了十年後,他自己也承認自己的氣質也因此而提升了很多。
過程中是否有挫折?他說,帶兒子去樂器店選鋼琴時,因為工作原因,呂振裕穿著背心、拖鞋,手指又黑又髒。店員粗魯地說:「先生,不要彈鋼琴。」讓他怒道:「小姐,不要小看別人。」他流利的彈奏出一首樂曲,然後轉身離開。
以前的他,會因為這些以貌取人感到不舒服,但如今卻發現,自己能藉由努力學習,改變他人的眼光,用行動證明自己,更受邀到小巨蛋表演呢!
呂振裕學到:「我相信,真心、熱愛地去做件事,縱使遭遇冷眼、歧視,只要心夠堅定,總有一天能顛覆印象。」
以前,他很不自在,因為人們以外表來評判,但現在他發現,通過努力學習,他可以改變別人的眼光,用行動證明自己,並被邀請到小巨蛋現場表演。呂振宇現在還學習口琴、二胡和英語,可以說是「生活和學習」的最佳代表!看著自信有活力的呂振裕,學習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很多!